2024年这些技术梗你还记得吗?
[车讯 技术] 如果说10年前世界开始被互联网链接,那么最近1年可以说是AI融入每个细节。即便是汽车这个一直被认作是硬件占统治地位的领域也无法免俗。不过,有了智能技术的加持,这些“老家伙”焕发出了新的活力。用当下互联网黑话讲,这叫赋能。所以我们计划用两期的篇幅,聊聊过去那年智能与汽车“亲密接触”的技术梗。
无论在过往的机械年代,还是这个一股脑智能化的今天。底盘作为一个系统,其最基础的职责是限制车辆纵向、横向和垂向六个自由度的动态行为。
方向 |
子系统 |
|
纵向 |
前后 |
驱动 |
制动 |
||
横向 |
左右 |
转向 |
垂向 |
上下 |
悬架 |
如果你像我们一样,把去年全年718场发布会都看完,就不难发现底盘这4个子系统与智能结合可以用“先” 、“脱”两个字形容。我知道你想歪了,但你先别想歪。
-------先-------
悬架预瞄并不是这两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,德国人在汽车领域的积淀与领先并非虚名。无论是前辈口中的魔毯,还是今天后起之秀手里的悬架预瞄,其本源都是基于传感器提前收集路面信号,让悬架提前为之后的路面做好准备。
早年间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传输给车辆电子控制单元ECU,再将信息分别传递给不同的子系统。今天有了域控制器,这个链路更短。
以前的整车像是狗熊掰棒子,一台车收集问题-处理问题,最终调整舒适驶过糟糕路面后,下一台同样配置的车对这段道路仍旧一无所知,上面的动作需要重新来过。
今天有了云服务后,一台车收集到的信息会上传并共享。相同品牌的车都会收集到这些信息,只要有4台车经过这里,这段路面的信息就会发送给所有车。这样每台车即便从未驶过这里,也会提前做好准备。正所谓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。
-------脱-------
硬件与智能化高度绑定的发展方向就是拓展出更多功能,发展到一定节点后,会推动硬件进化。
机械连接的部件只有寥寥几种变动,而通过电子信号直接控制的硬件会被赋予无限可能。这就是线控技术普及的底层根源。
无论是制动,还是转向,线控技术所做的可以概括的看为将操作者的动作与执行端脱开。也正因如此,它的稳定性、冗余能力备受关注。
因此,那些车企背后的巨人――供应商们都在这些领域中紧锣密鼓的布局。
写在后面的话:
一直躲在下面的底盘无论是燃油时代,还是电动时代,都是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。过往岁月中,悬架结构优化,主动悬架的推出曾经一次又一次的颠覆人们对于车辆舒适性、操控性极限的畅享。
智能化到来后,各种预判断技术加持下它们的目标仍旧一致,只是动作更快,更精准,从使用者的角度看,如履平地或许就是对它们最大的褒奖。
当然,这只是故事的开始,在下一期的故事中,我们还将看到更多关于智能驾驶有关的故事。(文/图 车讯 唐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