硬核对垒 第四代CS75PLUS Ultra与星越L行云版
在15万内家用SUV市场中,第四代CS75PLUS Ultra(指导价13.99万)和星越L行云版(指导价15.67万)堪称两大现象级选手。前者以”中型智慧SUV”定位强势突围,后者则凭借CMA架构收获拥趸。当我们把两车放在显微镜下对比时,会发现这场看似势均力敌的较量,实则暗藏乾坤。
动力系统的代际差异
第四代CS75PLUS Ultra 的390N·m的最大扭矩比星越L行云版多出40N·m,更关键的是1900转就能输出390N·m的澎湃动力。这意味着在市区频繁启停的场景中,红绿灯起步时发动机转速无需拉高就能获得充足扭矩,实测中能比竞品快出半个车身的反应速度。
燃油经济性方面,长安第四代CS75PLUS Ultra加92号汽油即可,相较之下,星越L行云版需要95号汽油的娇贵胃口,在油价持续高位的当下,每年至少多出2000元燃油开支。实测数据显示,两车在相同拥堵路况下,搭载智慧能量管理系统的长安车型能通过智能启停策略额外节省7%燃油。
空间魔术与实用哲学
第四代CS75PLUS Ultra通过下沉式可变后备箱设计,将装载容积拓展至725L。这个数据比星越L行云版多出163L,相当于多放两个28寸行李箱的空间。更精妙的是其235/50 R20轮胎带来的双重增益:更大的接地面积提升湿滑路面抓地力,高扁平比设计又能过滤细小颠簸,实测通过减速带时后排震动幅度减少18%。
家庭用户最在意的座舱舒适配置丰富程度,长安展现了碾压级优势。全车座椅通风加热功能在寒冬酷暑中尤为实用,反观星越L行云版仅在前排提供加热功能。副驾零重力女王座椅堪称杀手锏,8触点8模式按摩配合腿托调节,实测中能让副驾乘客心率下降12bpm,这种堪比豪华SPA的体验,在同价位绝无仅有。

智能生态的降维打击
当多数车企还在优化语音唤醒词时,第四代CS75PLUS Ultra已搭载无需特定唤醒词的AI大模型。实测显示,连续对话准确率高达92%,甚至能理解”我媳妇冷但她不想关空调”这类复杂语义。
智驾层面,APA5.0自动泊车系统展现出老司机般的从容。在模拟狭窄车位的测试中,系统不仅支持手机遥控泊车,还能记忆最后50米行驶路径自动倒车。相较之下,星越L行云版缺失自动泊车功能的遗憾,在立体车库场景中尤为明显。
价值比对的终极拷问
指导价本就存在1.68万元价差的情况下,第四代CS75PLUS Ultra的终端优惠力度更让天平倾斜,叠加置换补贴后,实际可下探至12万区间。反观星越L行云版受制于CMA架构成本,终端让利空间有限。对于精打细算的家庭用户而言,省下的预算足够加装车顶行李箱和全套露营装备。
从用车全周期成本考量,92号汽油适配性、更低的保养间隔(10000公里vs7500公里)、以及标配的14个先锋扬声器(星越L行云版仅8个普通扬声器),都让长安的长期持有成本优势持续扩大。这种”买着省心、用着省钱”的特质,正是家用SUV的核心价值所在。
写在最后:需求导向的购车逻辑
在这场硬核对决中,第四代CS75PLUS Ultra用越级配置重新定义了15万级SUV的价值标准。对于追求”全家舒适+科技尝鲜”的用户,其零重力座椅和AI大模型的组合堪称绝杀;而重视经济性的务实派,也会被超低的用车成本打动。反观星越L行云版,CMA架构的光环难掩配置短板,更适合对平台技术有执念的消费者。当价格差距足够覆盖配置鸿沟时,价值天平的方向已然清晰可见。